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茶区

四川峨边:党建引领产业富 “茶”紫嫣红清香来

发布时间:2023-04-11 14:45:36 推广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平等乡清溪村坚持党建引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始终,将茶产业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支柱,通过专项调研、树立品牌、建立机制,打响做靓“清溪有机茶叶”品牌,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深入调研,激活产业发展“源动力”

清溪村结合峨边“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调研活动,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坚持劲头往下使问政于民、眼睛往下看问计于民、脚步往下迈问需于民、身子往下扑问效于民,以“躬身践行”的认真态度,走进“羊肠小道”,深入“农家后院”,蹲坐“田间地头”,收集群众发展建议意见23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多维度思考。

依托清溪村实际,坚持“一村一品”发展理念,利用彝历新年、春节等节日,组织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村家庭能人”代表等召开返乡创业农民座谈会,征集返乡创业意愿、激活发展动能,扩大清溪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影响力,引导12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入产业资金47万元,建设标准绿色茶园680亩,昔日贫瘠的山野如今蜕变成镶嵌在彝族山区上的一颗“绿宝石”。

凝心聚力,擦亮产业发展“金名片”

春光明媚,新芽始发,正是一年中茶叶采收的最好时节。2019年3月,为破除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难题,清溪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和党建月会等座谈会,研究村集体产业发展,结合高山地区云雾多、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等特点,由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采摘技术和销售渠道,引导75户农户种植136万株高山绿茶。

近日,来自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朱泉霖在清溪茶园指导茶叶采摘时说:“清溪村地理位置优越,阳光直射较少、散射较多,茶树恰好是一种喜欢漫射光而不喜欢阳光直射的植物,而且清溪村远离工业污染。俗话讲得好,高山云雾好茶,大家采摘时要注意保证嫩叶率,提升茶叶的成品质量。”清溪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为重要引擎,坚持绿色有机发展理念,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质,打造“清溪有机茶叶”品牌。

截至目前,清溪村茶园投产面积470亩,年产值达到15万元,产业惠及全村60%的脱贫户,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健全机制,搭建民生服务“连心桥”

清溪村党支部深入贯彻“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坚持“走得正路、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标准,以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户长会为载体,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群众感党恩、跟党走;依托县农业农村局和沐川金百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专业队伍,构建“理论培训+实践操作”的能人培养机制,开展理论培训4期,示范培训能人125人,全力提升清溪茶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为群众增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结合“明前茶”细嫩品质好、销售价格可观的特点,推进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发起党支部带头人行动,由党支部书记带头采摘茶叶,有效破解群众“种的好、卖不出”的难题。种茶大户彭正全说:“我家孩子们都外出务工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今年茶树长势喜人,但一个人采收能力有限,嫩芽几天不采就变成了老叶,还好乡上和村上的党员干部帮助我们采摘,没有延误采茶的黄金时间,预计今年茶叶能够创收2万元。”

下一步,平等乡党委将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以标准化规范化茶园建设为主基点,扩面种植茶树1000亩,引进制茶公司,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群众致富增收,构建宜居宜业的“绿色”乡村。

作者 宋豪新

责任编辑:邱宏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