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茶道

年 茶

发布时间:2023-01-28 14:06:07 推广 来源:闽东日报

乡村的年味,总是随着茶香浓郁起来。

儿时,每近年关,家家户户的炉子茶都开烧,一个被炭火烤得乌黑的硋制老茶教,一把粗茶婆,一壶山泉水,整天在炉子上冒出茶雾,溢出茶香。那些上山下田劳作归来的汉子,一入家门即可倒出一大碗粗茶咕咚咕咚吃,那种爽劲只应农家有。若是来了客人,除了可以拿起碗来随便吃,还可以打一个鸡蛋,泡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蛋茶慢慢吃呢。

乡村的年茶多用炉子煮,俗称炉子茶。炉子茶的火炉子砌在灶旁,约莫半个灶身高,通用尺寸是一尺五见方。炉上用的是硋制鼓腹茶教,茶是谷雨时节的粗茶婆,燃料用黑乎乎的木炭。

记忆中,所谓围炉吃茶,围坐的就是灶边小炭炉,吃的就是用老茶教煮出来的粗茶。年关事多,那些前来谈事的左邻右舍,三三两两的,不会说客套的话,一踏进门就直奔炉子边,坐定。前来谈事的俨然成为主人,无需吩咐,自行从灶头取下一叠茶碗,在灶沿一字排开,顺手拿个刷碗的丝瓜瓤垫手,一只手提起滚烫的茶教耳,一只手轻轻地护着茶教嘴,将茶汤冲入碗中,先由低到高,每个碗走一趟;再由高到低,复走一趟。如此上下走至两三趟,当各碗里的茶水都冲至八分碗时,客人们纷纷伸出手端起就吃,爽快之极。那倒茶的将茶教放回炉子上,加些水继续煮。一些细心的倒茶客,还会帮主人家也倒上一碗。

一些热心的主人,还会端上一两碟子南瓜子、炒豆子摆在灶沿做茶食。大伙儿围在炉子边烤烤火,吃吃茶,啃啃瓜子,嗑嗑家常,那些大小事儿就在这暖融融的氛围中,不经意地解决了。

乡村的炉子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温暖的家。那些外出的游子,只要一踏进家门,闻到浓浓的茶香,就迫不及待地提起茶教倒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粗茶吃,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前几日,一位高中同学的父亲去世,一位在上海的同学打电话交代我帮助包一个挽联包。我顺口问他什么时候回家过年,他说一想到回来时,面对的是乌锅冷炉,心里会发悚,就不回来过年了。我才突然记起来,他家唯一的老父亲于暑假期间去世了。对他而言,失去炉火温暖的家,就犹如一个蜗牛的空壳子,回来除了伤感,还有什么意义呢?

守岁是一件心仪的事。炉子边的火灰凼里,用炭火焐着一截带节的老木头,盖上一层薄薄的火星灰。老木头就静静地躺在火星灰下燃烧,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噼啪”的响声,一缕淡淡的青烟穿过烟灰,袅袅升起,至灶门口就乖乖地循入灶窝里去了。如此,围坐在火灰凼边的人并无烟呛味,相反,都在享受着暖和的炭火,静静地守候着一分一秒流逝的时间,周围的一切都在一家人的守岁中静了下来。此时,忙碌的只有炉子了,想吃茶的可以随时提起茶教倒出来吃,这茶一吃就吃到新的一年里去了。曾经听到一位年轻人对老母亲说,隔夜茶不能吃!只见老人家微笑着反问道,隔年茶尚好吃,隔夜茶怎就不能吃了?我想,这位老母亲指的隔年茶,应该就是守岁时吃的炉子茶吧。

大年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放鞭炮,一家老少穿新衣,迎新年,会亲友,吃年茶。年茶加入冰糖,寓意生活甜美,通常放在茶盘里,由孩子们端给大人们吃,按辈分从大敬到小,俗称“端茶”,吃了年茶的则给孩子们发红包。若遇到辈分比自己还小的老人,孩子们会怯怯地喊上一句:“阿爷侄,请吃茶!”惹得满堂笑声。这种按辈分敬茶的习俗,在福州十邑中几乎通行,古老之极。因为辈分关系,村里还有“阿奶孙”“阿伯弟”“阿姑妹”“阿舅囝”等许多有趣的称谓呢!

时下,年茶习俗尚存,但已很难听到那些有趣的称谓,茶中也不再加冰糖,因为人们的生活远比冰糖甜。(莫沽

责任编辑:邱宏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