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成功入选世界非遗 闽榕茶业传承发扬茉莉花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08 10:35: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迅(丁若雯 报道)11月29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新一轮项目评审在摩洛哥举行。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其中就包含发源于福州市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206.jpg

茉莉花原产于古印度、阿拉伯一带,约2000多年前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福州,早在汉朝陆贾所著《南越行记》就有关于福州大规模种植茉莉花的记载。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福州人对茉莉花有着特殊的感情。

薪火相传的匠心技艺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作为福州最具代表性制茶技艺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成为福州首个世遗项目。目前,该项目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名。而闽榕茶业拥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及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传承人共10位。

千年技艺,世代传承。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在福州,有一批人持之以恒地传承和发扬茉莉花文化。闽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星就是其中之一。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918.jpg

闽榕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传承于1905年创立的福建老字号“大经茶庄”,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成立近40年来,闽榕茶业始终致力于福州茉莉花茶的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

闽榕茶业创始人王德星是国茶工匠·制茶大师、闽王王审知第39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建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

王德星高中毕业后便开始研习制茶,并接手家族创办的闽榕茶业。在传承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的过程中,王德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闽榕118道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研发创新,于2009年主持发明了“一种单瓣醇香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同年,该方法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并荣获福建省科学进步三等奖和福州市发明专利奖。

巧夺天工的独特窨制工艺

福州茉莉花茶的特点是“见茶不见花,却又茉莉香”,这特点归功于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窨制工艺,福州茉莉花茶是采用烘青绿茶窨制,即用一层花一层茶重重叠叠,充分拌匀、通氧,让花不失生机,茶吸收新鲜的花香达到饱和状态。

其技艺流程主要包括茶坯粗制、精制和伺花、茶花拼和(窨花)、静置通花、收堆复窨、茶花分离(起花)、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

伺花

鲜花采摘后,须进行摊凉。再进行伺花,让鲜花充分开放,开放度达到80%时可进行筛花。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650.jpg

窨花

即茶花拼和,是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重点工序,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分、厚度及时间六因素的要求在不同窨次中会有所不同。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718.jpg

通花

根据窨品堆温、水分和茉莉花的状态来掌握,从窨花到通花的时间约为5-6小时,且一般在凌晨进行。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738.jpg

复窨

通花一小时后进行收堆复窨。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754.jpg

起花

复窨后5-6小时进行起花,即茶花分离,顺序为“多窨次先起,低窨次后起,同窨次先高级茶,后低级茶”。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812.jpg

烘焙

排除多余水分,同时避免香气散失。烘焙是窨制福州茉莉花茶的难点。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833.jpg

提花

提花目的在于提高花茶的鲜灵度,操作方法与窨花相似。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833.jpg

人间第一香的馥郁茶韵

福州茉莉花茶源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北宋时福州成为茉莉之都,开始生产茉莉花茶,至明代加工技术成熟稳定。清朝道光年间,福州作为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并畅销欧美和南洋地区。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品质与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福州日照短,云雾缭绕,利于种植茶树。此外,境内温暖湿润,闽江干流流经处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十分适合茉莉花生长。当地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了“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种植格局。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这首民谣里的茉莉花,承载着曾生活在乌龙江畔的福州人的美好记忆。

如今,来到位于仓山区帝封江的茉莉花田,这里是闽榕茶业联合政府亲力打造的。2014年闽榕帝封江茉莉花种植基地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核心一级保护区。远处五虎山上青翠连天、乌龙江水波光粼粼的美景中,江畔一望无垠的花田中,茉莉花开满枝头,闽榕的采花姑娘轻轻采撷,为这幅“山水画”点缀出了别样意韵。

微信图片_20221208102552.jpg

闽榕的采花姑娘在帝封江畔采花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此前已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闽榕茶业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物联网+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等号召,抓住国家大力推动品牌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契机,以茶会友,多次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推广福州茉莉花茶,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受到当地市民的喜爱,实现“跨越时空,共享福州茉莉花茶芬芳”这一美好愿望。

如今成为“双遗产”对福州茉莉花茶发展形成了更大推动力,在工艺上、文化上、传播上都将更进一层,飘香千年的福州茉莉花茶将借机扬帆再启航。

责任编辑:邱宏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