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的茶行入口
保存完好的老茶行主厅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初冬时节,走在武夷山崇阳溪畔的赤石码头,听着明清以来赤石镇茶叶贸易的兴衰,脑海油然冒出这句感叹。
赤石,顾名思义,丹霞地貌,三十六座丹峰红岩是它的背景,碧绿的崇阳溪是它的命脉,特殊的红色历史是它沧桑的底色。鲜为人知的是,这里曾是历史上最繁华的“万里茶道”茶叶集散地。
崇阳溪粼粼波光里,渡口老樟树枝叶的摩挲声此起彼伏,依稀仿佛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僧、茶贩、香客、文人、挑夫、樵夫等等在此处交织往来的繁华。兴废交替在此引起的悲凉,立身其境,令人沧然。
走进有数百年历史的乾盛源老茶行,一张张黑白照片悬挂在门厅,是清末欧洲人在武夷山拍摄的制茶流程。
仿佛黑白照片着了色彩,在茶行主人袁秀华的讲述中,关于赤石的历史一幕幕闪现。
赤石,这个临水成镇的古村落,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三幅画卷——
第一幅 “金崇安”的财富“密码”
赤石临水成镇,是崇阳溪水路的要津。
翻开《崇安县志》,赤石这个词条有着相当的分量。这是因为赤石见证了武夷山明清以来茶叶贸易的盛与衰,是集聚“金崇安”财富的金盘,它的东面才有 “金盘路”的由来。
明清以来,赤石就是崇安县最活跃的商贸街市。每年武夷岩茶春季采摘开始,赤石街挤满了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采购商。店铺林立的赤石街,其繁荣程度和商贸规模,一度仅次于崇安县城(今武夷山市)的水东街,与星村街、曹墩街、城村街、下梅街并称为崇安县六大码头。
清朝中后期,赤石成为重要岩茶集市,也是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的茶市重镇,承载了武夷岩茶对外贸易的重任。据说,鼎盛时期,整个赤石古镇经营茶叶的商号近70家之多,街上过往商客比肩接踵。老人记忆中,繁盛时期的赤石茶庄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洁净,屋宇白墙黑瓦端庄醒目,舟筏沿岸整齐停泊。从上赤石到下赤石临河一侧分布着九座船运码头,河面上满载茶叶的货船穿梭往来,码头上装卸货物一派繁忙。显现出“河上往来船百渡,码头灯火彻夜明”的小苏杭景象。
在赤石茶市古街上,至今还保留着清末茶商的“水陆平安” “合庄顺遂” “开秤大吉”等标语,证实了赤石茶市的繁荣景象。
第二幅 红色记忆中的茶行身影
时针拨到革命战争时期,繁华的赤石古镇烙上了特殊的红色印记。
1942年,闻名中外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这个风雨沧桑的古镇上。赤石渡口,曾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武夷山下举行暴动的地点。
1951年12月,由当代作家冯雪峰编剧的《上饶集中营》电影在赤石拍摄,关于赤石暴动的许多内容,就是在这条崇阳溪面和赤石古街上拍摄的。这部电影在全国上映后,一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2006年,赤石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精品景点之一。
赤石暴动的壮举是这个小镇骄傲的名片。它的发生背景也与小镇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息息相关。
赤石镇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清末到土地革命时期,赤石街店铺林立,大红灯笼高高挂。
1931年至1932年,方志敏两次率红十军攻下了赤石镇,曾在乾盛源茶行建立临时作战指挥处,为红军筹集军饷10万元、黄金3000多两,为闽北苏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至今,在赤石镇茶行,仍可见当年筹集军饷的收银处。
第三幅 老茶庄里又飘茶香
势无常态,茶随势转。
历经战火、自然灾害、征迁的岁月洗礼,赤石茶市一度自然消失。但如今,赤石老街市上,又一家老茶行在旧址重焕光彩,岩茶香再度弥漫赤石。
这家老茶行名为乾盛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茶行主人袁秀华介绍,之所以要振兴这座老茶行,是源于他爷爷袁金荣临终的遗愿。在他爷爷最后的日子里,曾传给他一张张压箱底的字据和手稿,这都是辉映着袁家老茶行曾经的底蕴印记和制茶秘技,爷爷期望他有朝一日能重新收拾家中的茶行,传承祖传古法制茶技艺,恢复百年前茶行的荣光。
“这么多年在外拼搏创业,我始终未敢忘记爷爷的遗愿。”从青涩到成熟,袁秀华十多年来,走南闯北拼搏创业,始终不曾放弃制茶执念。终于,在2009年,也是他的而立之年,他回到赤石村,挂起了“乾盛源古茶行”招牌。
当年乾盛源茶行老屋分给几户村民居住,后赤石建机场时,老屋被拆除部分,原居住在赤石老街的村民也由政府安置迁移到赤石新村和桂林新村。老茶行空闲着,袁秀华花钱从村民手中将破败不堪的茶行老屋买回,并将老屋修葺复原。
2016年,袁秀华带着祖辈传下来的青弧(一种制茶器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我有传家宝》节目,在节目中袁秀华说,爷爷传下来的不仅仅是制茶工具,还有他为人低调、做事严谨的家风家训。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到访袁秀华的茶行,客人来自天南海北,国内国外。对于到访的茶客,袁秀华总是温上一杯热茶,热情招呼,在茶香氤氲中,孜孜不倦地将老茶行和赤石村茶业史一遍又一遍讲述给茶商游客。
2019年,乾盛源茶行成为万里茶道首批入驻企业。袁秀华告诉我们,他的梦想就是把这间百年茶行老屋打造成一个沉浸式体验的茶文化博物馆,让每一个来这里的客人,都可以喝到正宗的武夷岩茶,了解到最完整的闽茶文化,让每一个客人在喝茶之后,带着“文化回甘”,将岩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茶香氤氲里,关于赤石的画卷仍在铺陈……(作者:卓茹茵 裴礼辉 文/摄)
责任编辑:邱宏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