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茶道

三“品”大红袍

发布时间:2022-11-25 10:57:06 推广 来源:闽北日报

大红袍原为武夷岩茶名丛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人的拓展应用,如今的大红袍有三层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大红袍分别为品种名称、商品名称和品牌名称。

品种名称

从茶树品种上来说,大红袍与其他众多名丛一样有着十分动人的传说。据说古代有一位举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昏倒在路边,奄奄一息,时值茶季,被天心寺采茶的僧人所救,并以一种陈茶入药为其治疗。举子得救后继续进京应考,并考取状元,而后回武夷山报答救命之恩。僧人告诉他救他命的是九龙窠的几棵茶树,状元就脱下红袍披盖茶树,跪拜谢恩。从此那几棵茶树就被称为“大红袍”,随着美好的故事名扬天下。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大红袍的故事暗合了中国人治病救人的慈善精神、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和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寄托着满满的正能量,因此数百年来一直被津津乐道,同时也被披上了神秘的袍子。

由于文化宣传把大红袍推上了神坛,使得人们敬之畏之,不敢贸然靠近,更别说进行科研和推广,一度错过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红袍才走出传说,走下神坛,再现真容。1962年和1964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两次从母树大红袍剪枝带回繁育,并取得成功;1985年,武夷山茶科所又将大红袍从福建省茶科所引种回武夷山,开始有意识地推广种植大红袍。

目前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2012年大红袍被正式审定为福建省级茶树品种。所谓的无性繁殖技术,就是剪取茶树顶穗,直接扦插到别处,经过细心管理,培育成茶苗的技术。与有性繁殖(利用茶树种子繁殖)相比,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母本性状保留完整的特点。事实证明,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树,基本性状与母本一致,性状也同样稳定。有些企业也把它命名为纯种大红袍。

大红袍母树虽然由不同的菜茶组成,但是其并没有分开来采摘和制作,三个品种是一次性混在一起采制的,也就是说在采制过程中已实现了不同品种的拼配,因此,母树大红袍的成品茶正是多品种武夷菜茶拼配的结果。

拼配岩茶商品名称

作为茶树品种的大红袍与作为茶叶品名的大红袍有很大区别,前者是茶树的品种名称,后者则是茶叶商品名称。

历史上茶叶长期属于国家专控商品,新中国成立后仍由国家有关部门统购统销,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物资统一供给制,茶叶极少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当时武夷岩茶由集体或国营茶厂制作,由国家指定的茶叶公司收购,大部分出口国外。武夷岩茶当时以水仙、肉桂等品种名为商品名,或直接以武夷岩茶的名称进行产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武夷山的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知道和喜欢大红袍的人也越来越多,市场对大红袍商品茶叶充满了期待。于是,茶叶科研人员从母树大红袍天然拼配的原理中得到了启发,既然六株大红袍母树也是由不同品种天然拼配而成,那从不同名丛中挑选合适的品种进行人为拼配也一定能行。于是,经过多次试验,拼配大红袍面世了,作为以“大红袍”为品名的商品茶进入了市场。

经专家们审评,这种拼配的大红袍完全具备优质岩茶的特征,可以作为商品茶投放市场。事实上,这种产品,一度成为武夷山热销的王牌产品。特别是那种由陈椽题名“大红袍”,印着大红袍叶片图案的红色小包装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从武夷山走向大江南北,直到现在,依然是最醒目的大红袍商品茶标志。

由于大红袍商品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武夷山的许多茶厂纷纷效仿,生产拼配“大红袍”。

武夷岩茶品牌名称

生产的厂家多了,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现象,甚至出现外地厂家生产的冒牌“大红袍”,因此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为了保证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政府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制订了国家强制性岩茶质量标准,实行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制度,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岩茶传统制作工艺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武夷山大红袍”注册为证明商标,授权给符合标准的厂家使用。同时,有关部门还对武夷山茶叶市场进行整顿,实行上市审批和茶叶专销点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大红袍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红袍商品茶已成了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如今,经过武夷山新老茶人们的努力,大红袍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红袍商品茶数量也不断增长。大红袍,终于从神话走向了现实,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向了千家万户。

(武夷山市茶叶专家人才库(茶文化艺术型)专家顾问 邵长泉)

责任编辑:邱宏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