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茶道

苏轼《叶嘉传》中所蕴含的北苑茶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17 15:46:01 推广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字形式。著名的传记有《左传》《公羊》《谷梁》等。《叶嘉传》是苏轼用《史记》人物传记的体例以拟人化手法为茶叶写的一篇传记。此前,苏东坡也曾用拟人方式为物撰写过几篇传记,如《万石君罗文传》(歙砚)、《黄甘陆吉传》(柑桔)等。

《叶嘉传》通篇没有一个“茶”字,但细读之下,茶却无处不在,其中蕴含着的北苑茶文化十分丰厚。苏轼为北苑茶立传,巧妙地运用了谐音、虚实、双关等写作技巧,对北苑茶史及茶的采摘和制造、品质特征及点茶法赋于十分生动的形象。

开篇即阐述了北苑茶的来龙去脉、历史缘由。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陆羽《茶经》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叶嘉即嘉木之叶。在这段话中,苏轼指叶嘉为福建人,实指宋代名茶北苑贡茶产自福建。“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是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评价北苑茶拥有闽越山川的秀美与灵气。也指出北苑茶在唐代还不广为人所知。“郝源”即“壑源”。壑源现为建瓯市东峰镇区域内的自然村,是宋代北苑茶的核心区。苏轼生活的宋代,名冠天下的北苑、壑源的茶叶名品多出自壑源的叶姓人家。壑源现在的居民也多以叶姓为主。

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遗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

“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即讲述北苑茶有色泽清白、恬静淡雅,让人喜爱。苏轼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一诗中写道:“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遗诣京师。”即建安太守督造贡茶,并及时送往京城。《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载:“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蜡面”。

郡守曰:“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嘉以皂囊上封事。喻指宋代北苑茶为蒸青研膏茶,它的制作过程主要有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七道工序,并以饼茶上贡。

接下来,苏轼说到了北苑茶的品饮。

“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遂引而宴之。

龙凤团茶的饮用法是用流行于宋代的点茶法,除备器、择水、取火、候汤外,主要有炙茶、碾茶、磨茶、罗茶、熁盏、点茶(调膏、击拂)等。团饼茶不能直接烹饮,必先用砧椎捣碎,经碾、磨、罗而成茶粉,入瓯(盏)以沸水冲点。

“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这段文字表达出北苑茶让人喜爱,欲罢不能。

苏轼诗文书画俱绝,以北苑茶为主题的诗、词和文章多达20余篇。《叶嘉传》是苏轼杰出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茶文化知识相结合的产物,是茶文学中的一篇奇文杰作,是北苑茶繁荣发展的一大助力。(张松辉)

责任编辑:邱宏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