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岁的周宇川,在家中是个独生子,读初中时随出国打工的母亲到捷克读书,回国后在厦门读高中,接着在福州读完大学。在外求学的经历,磨炼出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也炼就他豁达开朗的处世风格。
2012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东润有机茶叶有限公司的担子,当上公司的“掌门人”。东润公司有生态茶园基地560亩,自有茶山40多亩,有占地20余亩的加工厂房,有红茶、岩茶、生态有机野生茶、白茶等四条生产线。
周宇川说:“一路走来,我没想太多,只希望多年后回头看时,可以肯定自己还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拐个弯,又见一片新天地
隐归深山的茶生活,让远离喧嚣之心回归到自然本真之中。“隐岭生活,品味本真”曾一度是周宇川的追求目标。
武夷山是茶的故乡,有大大小小茶企数千家,从事茶产业活动的人数多达十余万人,但真正上规模的茶企业不多,许多茶农没有加工厂房和设备,采摘的茶青很难出手,这成为政府和茶叶种植户最为困扰的问题。周宇川通过调研分析,觉得当今市场上对白茶的需求前景可观,而武夷山生产白茶的厂家并不多,发展白茶生产具有广泛的利用空间。白茶具有口感清甜、冲泡方便、制作工艺简单、易于保存的特点,接受人群广泛。他自家的厂房有白茶生产线,具备白茶的生产能力,而生产白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既可带动地方就业,解决茶叶种植户茶青难卖问题,又能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企业也能增加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周宇川要打造岚谷小白茶品牌,让岚谷小白茶走出武夷山,走向全国市场,他不仅有想法,而且很实干。近前,他已经拿出《关于小白茶发展分析》《隐岭小白茶项目计划书》提交政府有关部门评估认定。
10年来,因为有许多“贵人”的引领和扶持,让他的视野从“隐岭”的局限中走出来。所以,如今的周宇川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引领村民创业,与村民共同致富。“趁年轻为家乡振兴多做点事,为武夷山白茶发展尽份心。有时,人生路上拐个弯,又见一片新天地,是一种幸运呀。”
守住本真,就守住一份初心
东润公司生态有机野生茶基地,位于武夷山市岚谷乡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南面,一个名叫火石坑的地方。周宇川介绍,这里的茶早在1845年就有了,但后来因为国内战乱不断、茶市不振便荒废了许多年。
茶园所处的自然和地理环境独特,山中常年云雾缭绕雨量丰沛,制成的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颇具特色。
火石坑有流溢着清香的古茶园,红色印迹也触目可寻。“山高林密的火石坑,不仅留下这一大片野生茶园,还留下了许多红色记忆。”周宇川说。在火石坑的附近,现存有“红军游击队墓地”遗址、“游击队建造的兵工厂”遗址。在火石坑关口上,游击队员曾值班守卫的岗亭断墙根基清晰可见。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闽北分区委机关就驻扎在黄龙岩深山腹地里,火石坑是黄龙岩的前大门,这里曾设有瞭望哨卡,驻守着一个班的游击队员,保护着驻扎在黄龙岩的省委机关的安全。周宇川的爷爷周如有,于1944年中秋节,参加王文波领导的游击队,随游老杨、何贵满等战友在火石坑、黄龙岩,江西五府山、毛楼等地开展游击活动。
因为有这些红色文化元素,他父亲周国奇才承包下这片茶园,总想把过去的事情留在记忆里;也正因为有这些红色文化元素,在周宇川的身体里“刻”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基因。他说:“父辈创业艰难,我辈守业不易,前方的路,我将继续守护生态,守护一份初心,做出越来越多的健康好茶。” (聂炳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邱宏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