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茶道

茶神原本是茶农

发布时间:2022-10-12 15:07:50 推广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古建安北苑凤凰山下有座恭利祠,俗称茶神庙,供奉的茶神张三公。张三公即北苑御茶园的始祖张廷晖。张廷晖可不是传说之神,也不是天降之神,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种茶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张廷晖确有其人、张廷晖事迹确有其事。

建瓯出过两本书,一本叫《龙茶传奇》, 为当地方志专家赖少波所撰;一本是《茶神传奇》,为当地乡土作家吴志高所创;两本书讲的都是一个故事:北苑茶和张廷晖的故事。《茶神传奇》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创作自由度大,虚构也是允许的,因为它只会让你更有趣味;《龙茶传奇》是一部史话性作品,基本史实不虚构是肯定的,但讲述得夸张一点、生动一点也是允许的,因为它只会更加引人入胜。

张廷晖当时向闽王贡献茶园山地时,并无丝毫千古留名的念想,只是做了这件事之后,造成后来不曾想到的历史反响,以至于千年之后,还有许多不解的疑问被今人反复追寻着。

张廷晖为什么献出茶园?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也是研究北苑贡茶历史不可回避或是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因为这与北苑贡茶产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有联系。张廷晖献出茶园之原由,有说是“不堪其扰”而为的,有说是出于“老乡关系”而送的,还有说张廷晖是为“谋官”而献的,等等。“不堪其扰”似乎是主流看法,而后两种说法似乎也各有道理。“老乡关系”之说,好像是来自河南光州那边的说法,闽王是河南光州人,张廷晖祖籍也是那里的,老乡送老乡嘛,有何不可?这只是一种猜测,不足信矣。“谋官”之说,在古代是可出钱买官封爵的。但以张廷晖这么一个普通茶农不一定有这个想法。问题是,张廷晖送出茶园之后,闽国确实给他封了官。这可能是一个巧合。其实这官对他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张廷晖依然没有离开茶园,他依然只是一个茶农,他依然只管种茶做茶。

北苑之名由来也颇有争议,而且至今相持不下。有人说源自南唐李氏,这显然扯远了。有人说是因茶园位于闽国之北故称“北苑”,似乎理据充分,然这只是一般的推理思维,其论据不一定足以服人。我注意到,建瓯有一位研究者吴传剑,他是很用心考证的。他坚持认为北苑之名出于地名,而非其他。我认真看了他的文章《“北苑茶”实因“北苑里”而名》,里面引用资料说:“北苑,里名也,今曰龙焙” (丁谓语)。“吉苑里,在县东三十里,旧名北苑。”我感觉在若干说法中他的说法最靠谱。还有一个史实问题似乎被忽略了,即张廷晖献给闽王的究竟是“凤凰山周围三十里茶园” ,还是“宜茶之地” ?茶园是现成的,“宜茶之地” 是需要开垦种植的。并不是一回事。现在往往提前者多而疏忽后者。而我却认为张廷晖献给闽王 “宜茶之地”的 可能性更大,更接近事实。“宜茶之地” 也可以包括其中有一部分是茶园。

《信阳茶史》(2018年1月出版)专题记述“北苑茶名天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人家就认为北苑茶与信阳有关。文中说:“张廷晖可能是光州人。他在自己的茶园里种茶,应当会引进光州一带的制茶技术。先进的制茶技术加上北苑茶天然的优质,便使北苑茶叶成为最好的名茶。”又说:“王审知入闽,将唐代光州先进的种植茶叶技术带入福建……才有了后来驰名中外的北苑贡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唐代的信阳人为福建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民间敬仰张廷晖,是出于对他贤智才艺、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的自觉认同。如今,每年农历八月初八为北苑茶神祭祀日。成百成千茶农茶人都会聚拢这里,举行祭祀茶神张三公(张廷晖)民俗活动,追怀先贤,传承文化,激励前行。(李德富)

责任编辑:邱宏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